3月8日,从西安市科技局传来消息,2023年,西安市将高标准筹划启动“双中心”建设,加速推进秦创原总窗口“由势转能”,持续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20家,西安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保持在2500亿元以上。
以更强合力建设西安科创“双中心”
做好“双中心”建设前期筹备工作,按国家部署承接全国创新改革任务,制定出台西安市实施方案,推进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一核两翼”( 丝路科学城、中国西部创新港和长安大学城)和科技创新中心 “一核一圈一带”(丝路科学城、以西安都市圈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生态圈、丝路科技创新合作带)规划布局。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瞄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同时围绕科技优势领域,布局空天科技、光子、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力争实现“三器”示范平台各区县开发区全覆盖
加快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沣西成果转化“加速器”总基地和泾河两链融合“促进器”示范基地建设。建好用活秦创原“三池”“三个大市场”(人才、资金、专利池,科技、人才、资本大市场)。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00家以上。
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带和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带。推动全域秦创原向纵深发展。力争实现“三器”示范平台全市各区县、开发区全覆盖。推动各开发区形成“主导产业+科技赋能”发展模式。
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先进阿秒激光、电磁驱动聚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运行。支持驻市陕西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高校院所、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组。
组织100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协同攻关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年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0名,认定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一批“人才+高校+企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西安国际人才港、高端人才服务基地·院士驿站、青年人才交流活动中心、“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培育支持科技人才队伍活力。组织100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和协同攻关。
本报记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