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日,一列从西安站发车的“复兴号”动集动车组驶过城墙。(刘翔 摄)2022年10月1日,一列从西安站发车的“复兴号”动集动车组驶过城墙。(刘翔 摄)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通讯员 焦键 周道刚 王鹏)非凡十年,潮涌三秦。十年来,陕西高铁网越织越密,营业里程超1000公里,逐步形成陕西“米”字形高铁网;公益慢火车穿山越岭,客运服务不断提档升级;钢铁“煤龙”风驰电掣,“北煤南运”保民生所需;“钢铁驼队”汽笛悠扬,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突破14000列,丝绸之路经济带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8年9月1日,G90次列车从西安北站出发后驶过郑西高铁灞河特大桥。(刘翔 摄)2018年9月1日,G90次列车从西安北站出发后驶过郑西高铁灞河特大桥。(刘翔 摄)

  从115.8公里到1054.5公里

  十年间陕西高铁运营里程增长9倍 “大米字”高铁网日趋完善

  2010年2月6日,徐兰高铁郑西段开通运营,陕西在西部省份中率先迈入“高铁时代”;2011年1月11日,全国站线规模最大(18台34线)的高铁站——西安北站建成投用;2013年12月28日,徐兰高铁西宝段开通运营,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宝鸡与古都西安正式进入一小时交通圈。

西成高铁阿房宫至鄠邑段,一趟动车组列车穿越高铁沿线的油菜花海。(刘翔 摄)西成高铁阿房宫至鄠邑段,一趟动车组列车穿越高铁沿线的油菜花海。(刘翔 摄)

  2014年7月1日,大西高铁西安北至太原南段正式通车,高铁联通再结“秦晋之好”;2017年7月9日,徐兰高铁宝兰段建成通车,衔接兰新高铁开启丝路“凿空之旅”。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从此蜀道不再难。2020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开通运营,让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西安接入全国高铁网。同时,西安北站3场18站台34股道全部投用,动车组开行由最初的每日14列增至最高472列,运能得到充分释放。

  2020年10月4日,西安开往榆林的D5100次“复兴号”动集动车组从“长安塔”飞驰而过。(刘翔 摄)  2020年10月4日,西安开往榆林的D5100次“复兴号”动集动车组从“长安塔”飞驰而过。(刘翔 摄)

  十年间,陕西高铁“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能通达全国27个省会城市。当前,西十高铁、西康高铁、西延高铁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陕西“大米字”高铁网日趋完善。

  放眼全国,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陆桥通道、京昆通道、包海通道等途经陕西,在西安交会。“金凤凰”“蓝暖男”……十年来,一趟趟高铁列车跨越秦巴蜀道、驰骋关中大地。截至2021年末,陕西建成26条普速线路和4条高铁线路,铁路总营业里程达6423.8公里,较2012年增加2234.4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为1054.5公里,较2012年增加938.7公里,是2012年的9倍。

学生旅客在6063次公益慢火车上看书。(张雁南 摄)学生旅客在6063次公益慢火车上看书。(张雁南 摄)

  从“小慢车”到“定制列车”

  陕西铁路客运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为三秦百姓出行提供多样化选择

  在四通八达的高铁时代,“小慢车”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常年穿行在秦巴山水间,搭起了连通外界的“连心桥”。站站停、票价低,极大方便了沿线老乡赶集、采购、上学、出行,“小慢车”已经成为沿途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来,国铁西安局在陕北、陕南、关中等地持续开行7对公益慢火车,为沿线百姓出行提供方便。为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今年以来,国铁西安局对管内7对公益慢火车车体进行提档升级,截至10月11日全部更换为空调车体,让沿线老乡在列车上享受到冬暖夏凉的出行感受。同时,对宝鸡、汉中、榆林等17个车站进行升级改造,擦亮“城市窗口”。

2021年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刘翔 摄)2021年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刘翔 摄)

  2020年12月31日,作为古城西安的地标建筑,西安站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投用。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图定旅客列车办理对数由2012年的90余对增至130对,运输能力提升2.4倍。今年5月19日,随着57088次列车从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标志着“西铁定制服务列车”正式亮相,这是国铁西安局为助力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促进陕西旅游消费增长结出的又一硕果。

  此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生活需求,国铁西安局不断提升客运服务品质。今年4月11日起,在西成高铁、大西高铁、包西线、西康线、咸铜线5条线路69个管内区间推出20次/90天计次票业务;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乾陵等景区合作,实施持火车票享不同折扣优惠政策;推出西铁行App,通过手机预约,为旅客提供订票、接送站、鲜花礼宾等特色服务。

2022年9月19日,浩吉铁路煤炭发送突破1亿吨。2022年9月19日,浩吉铁路煤炭发送突破1亿吨。

  从“北煤南运”到“万家灯火”

  十年间累计发送煤炭超11亿吨 煤运大通道优势不断凸显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国铁西安局充分发挥铁路优势,深入推进“公转铁”运输,为电煤保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铁动力”。2019年9月28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并开通运营里程最长的重载铁路——浩勒报吉至吉安铁路开通运营。这条铁路将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和“两湖一江”地区连接起来,以往需经铁路、公路、港口转运且耗时半个月以上才能运往电厂的煤炭,现在最短一天内就能直达。

  今年1月10日,浩吉铁路万吨重载列车正式开行,单趟最高发送量由6000吨提升至12000吨,运量实现翻倍。今年9月19日,随着满载煤炭的71455次列车从国铁西安局靖边东站驶出,一路向南开往湖北省襄州北站,标志着浩吉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煤炭发送量突破1亿吨大关,能源运输大通道作用进一步凸显。

  千里浩吉,车轮滚滚。一列列满载煤炭的钢铁“煤龙”沿浩吉铁路南下,驶向鄂湘赣地区,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在包西、神大、准神和太中4条铁路上,国铁西安局拥有4个年货发量超过千万吨的车站,曹家伙场、神木西、大保当、闫庄则等站是陕煤外运的主要装车站点。始建于1941年的咸铜、梅七铁路是陕西省内渭北地区重要的煤运通道,今年8月,经改造后彻底告别“内燃时代”,迈入“电气化时代”,日均增发煤炭1万余吨,图定开行货物列车由30对增至50对。

  煤炭保供,关乎民生福祉,关系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铁西安局始终把煤炭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全力为发电供暖、迎峰度夏用煤运输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1年末,国铁西安局10年来累计发送煤炭11.47亿吨,其中2021年发送煤炭1.97亿吨,较2012年增加1.18亿吨。

2022年3月30日,陕西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开行。(冉兴杰 摄)2022年3月30日,陕西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开行。(冉兴杰 摄)

  从内陆腹地到欧亚大陆

  陕西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4000列 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2013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陕西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从“末梢”转身走向开放最前沿。曾经的新筑站,是国铁西安局北环线上一个没有货场的“直肠子”车站,仅有7条线路。随着中欧班列加密开行,车站货运量逐年攀升。2019年12月,新筑站升级为一等站。2021年4月1日,新筑站更名为西安国际港站。

  2016年3月26日,满载哈萨克斯坦油脂的首趟回程中欧班列抵达西安,实现了中欧班列双向运输的零突破。截至今年9月30日,西安回程班列已累计到达5519列,真正实现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2020年以来,国铁西安局相继开行17条省内外集结班列线路,形成与青岛、宁波等主要港口城市的外环沿海线,与襄阳、徐州等中部城市的内环节点线,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每天有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分拨。今年9月27日,满载着液晶显示器、汽车轮胎、新冠检测试剂以及各种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这是今年陕西西安开行的第3000列中欧班列,比去年提前13天突破3000列。

  编辑:马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