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日在杨凌示范区举办。

  西部网讯(记者 刘一红)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今天(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中国农科城——陕西杨凌示范区举办。

  活动现场蜂飞蝶舞,绿树成荫。记者了解到,陕西省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

  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1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9种;省级保护动物52种。

  种子植物4600余种,中药材3291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212种;已知大型真菌资源达到394种。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姚晓军。

  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来陕西省通过落实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推动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等不懈努力,陕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秦岭(陕西段)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

  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朱鹮在1981年汉中市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经过40年的保护,陕西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发展到现在的5300多只,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

  陕西延安子午岭林区发现国内数量最大和密度最高的华北豹种群,约110只。金丝猴、羚牛种群均突破5000只。

  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蕙兰种群分布扩大到秦岭北麓,陕西羽叶报春时隔多年重新发现,在秦岭海拔2700米以下的区域首次发现有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

  陕西省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廊道等途径,大熊猫分布范围不断北扩西移,栖息地面积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

  朱鹮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逐步向历史分布地恢复。今年4月,延安市富县葫芦河流域发现朱鹮,栖息地范围向北又扩展了160多公里。羚牛栖息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金丝猴栖息地面积扩大到4000多平方公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陕西省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全省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市、区)面积占全省45.88%,较2016年增加20个百分点。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优”、“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6%。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现场蝴蝶放飞、参观昆虫馆等活动给大家上了一堂自然环境保护的现场公开课,让群众直观体验了动植物的奥妙,从而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营造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