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11月23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宏贤作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条例》实施以来,陕西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依法维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9月底,陕西省实有市场主体475.6万户,同比增长13.1%,居全国第12位。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对咸阳、安康、商洛等地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予以通报表扬。西安市营商环境便利度在全国80个城市中居第13位,西部第2位,18项评价指标中有10项进入全国标杆,“15分钟政务服务圈”作为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报告中提到,省政府建立“政府承诺+社会监管+失信问责”机制,印发《陕西省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陕西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截至9月底,清偿、推动解决争议、进入司法程序或破产程序的账款合计13.02亿元。推广“信易贷”平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托“税银互动”为17.6万户纳税人,提供信贷支持621.7亿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精准度,各市(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机构组建、人员划转基本到位。推进供电环节电价治理和“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退还约16万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多收电价款2.65亿元,33个违法违规收费问题得到整改,退还企业和群众4亿多元。

  报告指出,陕西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各类行政审批时间大幅缩减,“证照分离”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公告期由45天缩短至20天。“一网通办”“无接触”“不见面”等政务服务方式,保障了疫情期间生产生活基本运行秩序,帮助企业及时复工复产。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疫情期间政务服务精准管控、高效处置创造了条件。

  报告还提到,陕西省围绕“深入谋划项目、精准招引项目、精细服务项目、精心干成项目”工作要求,抓开工、抢进度、促投运,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手续办理,加大督查力度,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前9个月,陕西省516个省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7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和强链,谋划有效储备项目30383个,新开工项目12852个,同比增长6.4%。

  虽然陕西省在落实《条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法律宣传贯彻方式单一,“放管服”改革覆盖面仍需扩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还不均衡,重大项目建设环境仍需继续改善,帮扶支持企业的精准度仍需继续提升等问题。对此,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不断提高贯彻《条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以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条例》落细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要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要进一步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加强对“放管服”改革、“证照分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