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六场举行,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史高领介绍相关情况。

  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史高领介绍,2019年,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67.04%,居全国第9位,较2017年的65.66%增长了近1.5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75.42%,居全国第4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较2016年的57.5%增长了1.7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84.58亿元,创十年来新高。

  史高领介绍,围绕陕西技术优势领域和产业创新需求实际,筹建陕西实验室,加快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转化医学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空天地海无人系统综合试验测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探索预研,培育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支持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全省现有两院院士66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研发人员14.13万人;培育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22家,青年科技新星923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92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46名、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3家;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4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6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个。突出“高精尖缺”,大力引进外国高端人才,近五年平均每年引进各类外国人才及专家3500人次。

  大批原创成果彰显陕西创新实力

  2019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达36.06亿元,占全省研发经费的6.2%(全国6%);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94项、资金11.9亿元,继续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持续的创新,涌现出一批原创成果,彰显了陕西的创新实力。西安交通大学蒋庄德院士团队自主研制我国首台1500mm非球面超精密车磨复合加工机床,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设备禁运,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陕西研制的飞机、战车等装备在天安门前亮相。在国产大飞机、嫦娥系列工程、中国天眼(FAST)、北斗导航系统、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等重大工程中,均有陕西科技创新的贡献。在这场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陕西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多项诊疗措施被纳入全国诊疗方案,彰显了陕西科技的力量。

  史高领坦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每年增长约百亿元,2019年达到1467.83亿元,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5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史高领介绍,下一步将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打造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加强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通创新型科学家、传统型企业家转化为创新型企业家的通道,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

  本报记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