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是舰载防空武器方队。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电影《红海行动》片段。

  西部网讯(特派北京记者 贺桐 记者 秦怡)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揭开了我军众多尖端武器装备的神秘面纱,这其中,就有某近程防空系统。

  “该系统是近程防空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电视机前观看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的中国电科西北子集团20所专家告诉记者,像电影《红海行动》里表演的那样,该系统能在精准跟踪目标后,指挥火炮密集发射形成火力屏障,将来袭目标拦截在安全区外。

  精准定位,须要一双犀利的“金睛火眼”——某近程火控雷达。为了打造这双“金睛火眼”,西北子集团20所科研团队付出了十余年的努力,刻苦攻关突破了雷达低角跟踪、弹丸测偏等多项关键技术,使雷达总体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末端防御作战能力的空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主力战舰及战斗编队的近程防御能力。

  核心技术陕西研发 多次在天安门接受检阅

  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低角跟踪雷达,该系列雷达已多次在天安门广场和海上阅兵仪式现场,接受党和祖国人民的检阅。

  “每每看到阅兵,总是按捺不住那激动的心情,自豪地呼唤周围的同事来看我们的雷达。”观看着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中国电科许多雷达研制人员脑海里,不由浮现出艰苦研制的激情岁月,回想起攻关的艰难、成功的喜悦,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

  “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为了保证我军武器装备的先进性,研制之初团队就确定了‘高起点、上水平’的目标。”项目专家表示,我们除了要研究核心的技术体制和原理方案外,还要解决一系列关键技术。怀着这样的信念,研发团队开启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图源:央广军事

  攻坚克难,践行奉献国防的誓言

  “高起点、上水平”,说着容易但做起来难。这型雷达的战术和技术指标要求极高,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可参考的技术资料很少。面对这样的困境,研发团队毫不退缩。

  时任项目总师负责人之一、现西北子集团20所所长张修社表示,当时为了解决在复杂海情下跟踪小目标能力,他带领研发团队详细剖析了当时国外先进的雷达模拟器,创新性地开发出系列核心组件,并首次研制出国内领先的、超宽频带低相位噪声频率合成器,为该型雷达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研制初期科研条件有限,课题组的人员和设备都十分缺乏。”回望艰辛的研发历程,一位研发团队成员回忆说:“实验设备不足,我们就将老旧设备翻新改造加以利用,实验场地不够,我们就利用旧的方舱车开展总站调试工作。”

  外场试验更是艰辛。陆上试验,正值炎炎夏日,年轻的设计师们或是在蒸笼一样的雷达方舱车内,挥汗如雨的对繁杂的数据一遍遍录入、运算、修改、验证,对实验设备一次次进行调试、调整、维护、维修,或是每日往复的在跑道上奔跑,架设目标、收放电缆配合实验。水上试验,恰逢寒冷冬天,凌厉的寒风从水面上飘来,研发团队或是在冷的像冰窖一样的雷达方舱车内一坐就是一天,即使穿着厚厚的大衣,手脚都冻的发疼,或是顶着寒风乘着装载目标反射器的小船在水面上驰骋、在湖中央飘荡。

  时任项目总体组组长的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胡小全,当年负责编制操控程序和数据处理软件,由于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注视计算机显示屏,导致视力疲劳患了角膜炎。可是紧张的工作离不开他,因为坚持工作,他耽误了治疗时机,致使视力严重受损,一眼视力从1.0锐降到0.04。

  艰苦的条件、恶劣的环境,不能阻拦研发团队创新探索的脚步。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终于,在定型试验中,武器系统取得了百发百中的优异成绩。

  使命在肩,担当科技兴军的重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多年辛苦努力,如今开花结果。目前,该成果已经收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殊荣,其优秀的性能、可靠的状态,也收获了部队官兵的赞许和认可。

  十余年艰辛努力、数位总师带队,使梦想变成了现实,方案变成了装备。现在,设备状态已从原型发展到系列化多个型号,装备对象也从单一军种发展到多个军种,装备平台更从单一平台发展到多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