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赵景辉 陈大威)秦兵马俑表面都曾经涂有绚丽的彩绘,然而在两千多年埋藏过程中,大部分彩绘被破坏。近日,西北大学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同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为日后兵马俑彩绘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依据。

  要保护彩绘层,就必须了解彩绘层里的构成成分。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对兵马俑表面彩绘的样本进行取样分析。记者了解到,兵马俑表面彩绘由生漆、矿物颜料和胶料三种物质组成,其中胶料起着调和固定、分散颜料的关键作用。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杨璐:“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胶料的流失很严重,以至于出土的时候,秦俑彩绘胶料的平均含量也就是万分之一,这么少的胶料已经很难把彩绘颜料再贴附在秦俑本体上。因此胶料的流失也是秦俑彩绘脱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研究人员近日在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中,采集到了刚刚脱落的彩绘样品,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兵马俑彩绘胶料以动物胶与蛋类混合为主,并且存在动物胶与奶类混合,以及动物胶、蛋类和奶类三元混合的现象。

  专家们认为,胶料成分组成的多样性,表明工匠在制作兵马俑彩绘时,当时对胶料的选择可能并没有严格一致的规定,有可能就地取材,也可能根据各自的习惯使用不同胶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系主任杨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天下的工匠都聚集到临潼然后帮他修秦陵,这也就反映出来了来自不同地区工匠他们有各自的彩绘习惯,所以也就产生了多种胶料在秦俑身上出现的现象。我们分析出来胶料的种类也对未来对文物保护的材料的选择,主要是秦俑文物保护材料的选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