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朱童戈)近日,省气象局组织专家对秦岭山区的积雪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秦岭山区积雪显著减少。主要表现在积雪日数明显减少、积雪面积显著下降、积雪深度持续变浅等五个方面。研究发现,气温升高是造成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秦岭积雪主要出现在冬半年

  1961-2016年秦岭山区32个气象站年地面积雪日数每站平均12天,其中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12天,冬季(12月至次年2月)9天,分别占全年的99.1%和76.0%。1月最多,每站平均4天,其次2月3天,12月2天(图1)。

  1980-2016年年高山积雪日数每站平均26天,其中冬半年25天,冬季18天,分别占全年的99.6%和69.1%。1月最多,8天,占全年的29.6%,其次2月6天,12月4天(图1)。且卫星遥感监测到的秦岭山区大面积积雪也主要出现在冬半年,特别是冬季。

  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和山脊两侧

  年积雪日数随海拔高度升高递增率为2.9天/100米。秦岭山区32个气象站海拔高度285.5~2064.9米,地面积雪日数1~70天,旬阳海拔最低,积雪日数最少,华山海拔最高,积雪日数最多。32个气象站年平均高山积雪日数1~153天,洋县最少,太白最多。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秦岭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和山脊两侧(图2)。

  积雪日数明显减少

  1961-2016年秦岭山区年、冬半年和冬季地面积雪日数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年积雪日数减少率1.2天/10年(图3)。1980-2016年,年高山积雪日数减少率7.1天/10年。秦岭主峰太白山和华山地面积雪、太白山西部高山积雪都表现出积雪初日推迟、终日提前、积雪日数减少的趋势。

  积雪面积显著减少

  卫星遥感监测资料显示:2000-2016年太白山1月积雪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率9.8平方公里/10年。积雪面积变化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以前积雪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积雪面积均值达到48.90平方公里,2009-2017年积雪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均值为35.58平方公里(图4)。华山积雪面积也呈现减少趋势。

  气温升高是造成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气象数据统计显示,1961-2016年秦岭山区冬半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上升率0.29℃/10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减少率9.4毫米/10年(图5)。冬季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上升率0.27℃/10年;冬季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减少率0.49毫米/10年。

  1961-2016年,秦岭山区平均气温和积雪日数相关系数冬半年为-0.71,冬季为-0.56;降水量和积雪日数的相关系数冬半年为0.38,冬季为0.58。气温升高是造成秦岭山区积雪减少的最主要原因,降水减少也是积雪减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太白气象站冬半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累积雪深下降趋势明显,气温和累积雪深关系密切。华山积雪日数与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建议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为了促进全省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强低碳环保科普宣传,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约纸张,低碳出行,减缓气候变暖,进而减缓秦岭山区积雪减少速度,保护秦岭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多样性。

  加强部门联动协调,针对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制定中长期人工增雨雪计划,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尽最大可能增加降水量,尤其是增加秦岭山区冬半年降水量,延缓秦岭山区积雪减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