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正师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到地市任市委常委、副市长,3名副师职干部任副市长。”

  大雪时节,一条师职军转干部安置的新闻在古都西安爆出,引起陕西军地强烈反响。

  “一次性拿出6个地市党委政府的领导岗位用于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这在陕西是首次,在全国也是比较少有的。”

  陕西省军区转业办副主任杨晓勇介绍说,该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这一实际举措,为做好军改期间军转安置工作,特别是师团职干部安置树立了良好导向。

  师职转业干部历来是安置的重难点。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转业安置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记者了解到,2018年进陕安置的师职干部达到26名,创历史最高,加之地方党政机构改革同步展开,与师职相对应的厅(局)级领导岗位减少,安置矛盾陡然增大,安置压力空前。

  作为兵员大省、军转安置大省,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并把师职领导干部安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力推动了安置工作有序进行。面对今年的严峻形势,在9月份召开的全省军转安置工作会上,省军转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组织部部长张广智立下“军令状”:

  无论地方怎么改革,绝不能影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必须按时圆满完成今年的军转安置任务。

  师职转业干部服役时间长、做出的贡献大,将他们安置好不仅是对个人军旅生涯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现役干部消除后顾之忧、扎根军营奉献的鼓舞激励。基于此认识,该省专门制定出台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转安置工作的9项14条“硬措施”,将师职转业干部作为重点安排好的对象,要求各级各部门采取先进后出、带编分配、使用空出的领导职位和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等措施,切实把安置工作做好做实。

  记者注意到,《措施》对师级职务干部安置有着明确的规定:

  正师职必须安置在党政机关或中央驻陕单位担任党政副职或其他副厅级领导职务;

  副师职在省属企业、高校安置的,安排任党政副职、纪委书记或工会主席,在省直机关和中央驻单位安置的,安排担任副巡视员;

  实绩突出、非常优秀的,可平职安排相应领导职务。

  为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军地有关部门还组织对各地市、省级机关各厅局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结合召开省军区系统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专题听取汇报。

  对未完成安置任务或完成任务不力、拒绝接受或变相拒绝接收的部门和单位,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实行一票否决,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单位和双拥模范城(县)。

  此次一次性安排6名师职干部到地级市担任副市长,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又一次探索和突破。为了打消大家“地方有没有岗位”“部队干部能不能适应”等怀疑和顾虑,该省对前两年40多名师职军转干部在新岗位敢担当、有作为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做法,专门组织召开师职干部安置见面会,逐项讲清安置政策,逐人谈话听取意见,并向原部队了解现实表现,最终从26名师职转业干部中选拔出6名年龄较轻、素质较全、在部队有长期主官任职经历的军转干部,作为地级市副市长人选,并明确要求参与班子内部正常分工。

  “在机构改革任务如此繁重的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安置这么重视,让我作为一名陕西的军转干部倍感自豪和欣慰。”

  刘凯是原武警某部政委,此次被安排担任渭南市委常委、副市长。谈及未来,刘凯满怀激情:“化感恩之心为行动之力,以军人的作风投身新的岗位,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信任和期待。” 

  (原题为《重磅消息!6名军转干部担任地方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