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十一黄金周,游客在用花卉组成的国旗前拍照 本报记者 马昭 摄十一黄金周,游客在用花卉组成的国旗前拍照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十一黄金周期间,景区门票价格又成了关注热点。此前,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全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目前全国已有157个景区出台了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黄金周前,还有部分景区出台措施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开放。

  然而,就在舆论为景区门票降价叫好的时候,媒体的调查却显示,在已降价的景区中,降价幅度3%以上的为29个,部分景区降幅不到5%;有的仅降3元,还有景区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玩起了“假摔式降价”。有关专家认为,单单依靠“门票经济”难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景区应该跳出“门票经济”思维,从景区门票收费的“小账”看到长远发展的“大账”,延伸旅游经济产业链、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

  门票降价是众望所归

  “九寨沟门票由220元降为190元,黄龙风景区由200元降为170元,峨眉山由185元降为160元,乐山大佛、都江堰和青城山降了10元,这一趟下来,我们一家三口省了345元的门票费用,虽然降价幅度不大,但仍值得鼓励。”中秋小长假期间,西安市民刘建权带着家人前往四川来了一次自驾游,享受到了景区门票降价带来的福利。

  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会,要求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今年十一黄金周前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公布了降幅在20%以上的国有景区名单。记者了解到,涉及的314个景区中,包括121个5A级景区,在所有249个5A级景区中占比近一半,降价幅度最高超50%;4A级景区155个。按降幅统计,拟实行免费开放的景区30个,降幅在30%以上的29个,在20%-30%的48个。其中,四川、新疆、湖南三省区涉及景区最多,降价幅度也较大。

  “华山景区门票由原来的180元降到160元,少了20元钱。关键是西岳庙终于单独收门票了,门票为15元。”9月22日,在游览完华山时,山东游客齐先生得知,西岳庙作为华山景区中的一个景点,以前一直被“捆绑消费”,必须购买180元的全票才能游览。此次价格调整之后,购买华山门票依然可以免费游览西岳庙,但也能单独购票游览西岳庙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游客对于门票价格都很敏感,除了去免费景点游玩外,搜集打折信息是他们出行前的必备功课。“节假日前,都会看报纸,看看哪儿的门票降价了;或者在网站淘打折票,一般能拿到六七折票价。”家住西安三桥的市民陶海浪说,这次全国数百家景区降低门票价格是好事,要知道,在旅行中,门票价格一直占旅游花费的“大头”,能够降低门票价格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了。

  “去年国庆节,我和朋友相约去贵州旅游,在游览过梵净山、青岩古镇、龙宫后,黄果树风景区现场购买每人180元的门票价格让朋友犹豫了。9个人就是1620元,进与不进意见不统一,于是在风景区门前拍了张合影后,集体撤退了。”刘建权告诉记者,居高不下的门票让本应是轻松快乐的旅游变得沉重起来,出去游览一趟,一个月工资花没了,真是游不起,这还没算上路途食宿。事实上,国内门票价格普遍偏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所有5A级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为109元,其中,门票价格在100元-200元之间的占52.9%,如此情状让许多走出家门的大众感慨“游不起”。“门票不高点,没有折扣区间,旅行社不带客来,景区难以生存。”一些景区经营者向记者道出“难言之隐”的同时,反映出景区尚没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

  “假摔式降价”引网友吐槽

  “这两天媒体报道无锡鼋头渚风景区宣布将门票价格由105元降为90元,然而,原本包含在105元门票中的车船票却另外收费。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后发现,如果游客依然乘坐车船,总共需要104元,仅仅降价1元钱。”9月26日,西安驴友老李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景区门票降价是人人点赞的好事情,但有些景区却玩起了“假摔式降价”,太过分!

  记者梳理相关信息发现,截至目前,已有314个景区降价或拟降价,其中免费开放景区30个,降价幅度3%以上的29个。此外,还有部分景区降幅不到5%,个别景区通过各种手段明降实不降。记者注意到,4A级景区湖北襄阳古隆中门票从98元降到95元,实际降价3元钱,降幅刚刚超过3%;咸宁九宫山景区门票由旺季75元、淡季60元分别调整为70元和55元,分别降低5块钱……“各位亲们你们没有听错,也没有看错,他们确实降价了,但是降价5元,只有5元,5元不多,5元不少,5元买不了吃亏,5元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多么熟悉的声音啊!”有网友批评,相比门票“逢节就涨”的涨价力度,这次降价的幅度,有点打脸、拿不出手。还有人讽刺这次门票降价是“逗着玩”。

  那么,为何部分景区缺乏降价的动力?“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利益,门票降价对于部分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的景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震动。”长期从事旅游市场研究的学者李战民说,从9月20日起,峨眉山的旺季门票价格将从185元/人降为160元/人,淡季门票价格维持110元/人,预计2018年门票收入减少约1000万元,2019年公司门票收入减少约5000万元。由此可以推测,经济利益的减少显然是造成景区门票降价动力不足最根本的原因。

  “虽然大家觉得一些景区一两百元的门票只降了5元或者10元,似乎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后这些景区要再涨价必然没有过去这么容易了。”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专家曾博伟称,过去一些景区门票每三年总要涨一涨,即便有听证会依然改不了涨价的“大势”。但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景区门票要涨价,当地物价部门也不会太轻易地批准了。未来,相信许多景区会意识到靠门票涨价这条路来创收行不通了,他们将不得不做出调整,探索让游客二次消费的方式。

  从“要我降”到“我要降”的转型之痛

  由于票价畸高,在出门旅游者那里,一张小小的门票越来越沉重了。据最新统计,景区门票的花费超过了交通,超过了旅游支出的20%以上,一跃成为国内游客的最大开支。正因为门票价格畸高,所以对消费者来说,降价当然是一种毫无疑问的让利。

  “景区门票降价是好事,但需要实打实。一方面,景区管理方应出台实实在在的门票降价政策,用降价幅度来说话。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拿出实实在在的后续监管举措,促使景区将门票降价倡议落实到位。”资深媒体评论员叶金福认为,门票价格畸高,不仅不能给景区带来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影响当地的旅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相反,门票大幅度降价,或景区门票免费,表面上看景区门票收入减少了,但游客拉动的其他旅游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包括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等行业,都会因为旅游业的兴盛而繁荣。杭州西湖景区,早在2002年10月份就实行免费开放,不仅旅游业经济效益没有减少,反而带动了周边产业以及整座城市的发展。

  西安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郭亮宏认为,景区可以通过场景植入、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来增加旅游附加值,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型,进而消弭从“要我降”到“我要降”的转型之痛。

  打破“门票经济”桎梏

  9月26日,陕西省物价局发布通知,十一黄金周前夕,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宫、法门寺、黄帝陵、大雁塔、大慈恩寺、乾陵、汉阳陵、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一批国有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下调,降价幅度在10%至20%之间。截至目前,陕西省降价国有旅游景区已达80个,另有4个免费开放。按降价景区2017年购票人数计算,年减少游客门票支出约3.7亿元。

  旅游产业发展不应过于依赖“门票经济”,而应着眼“全域旅游”,通过降低门票价格来倒逼服务升级,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并且拉长停留时间,有助于提升旅游附加值,增进景区及周边的综合吸引力。事实上,在打破“门票经济”桎梏,探索景区转型的道路上,陕西一直都在努力。早在2016年,西安市蓝田县就免费开放了全县所有国有景区,当年“五一”假期,全县共接待游客129.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分别较2015年售卖门票时增长了245%、220%。2017年,蓝田县全年接待游客3302.2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79亿元,同比增长115.32%。让人欣喜不已的是,蓝田县舍弃了500万元左右的门票收入,却换来了70多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放弃“门票经济”的还有知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当年景区建设时,曾制定了40元的门票收费价格,正式运营时全面免费,目前这里已形成年接待5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10亿元的旅游经济规模,成为闻名全国的热点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区。

  “景区应该跳出‘门票经济’思维,从景区门票收费的‘小账’看到长远发展的‘大账’,延伸旅游经济产业链、增加旅游经济附加值。”学者李战民建议,重点旅游景区要加大降低门票价格的力度,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景区,应大幅度降低门票价格甚至免费开放,以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让景区真正回归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