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有“中国1号公路”之称的陕西沿黄公路,成为不少省内外游客的“打卡地”。走在沿黄路韩城段,路旁的格桑花分外妖娆,驻足观景台,黄河湿地、峡谷风光尽收眼底,路上来往的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一条“生态路 致富路 观光路”展现在眼前。为增加沿黄城市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昨天上午,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们为进一步加快沿黄生态城镇建设提出务实建议。

  沿黄观光路开启 “致富大门”

  去年8月,北起陕西榆林府谷县,南至陕西渭南华山,纵贯陕西沿黄河区域南北,全长828.5公里的交通干线——沿黄公路建成通车。与此同时,陕西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沿黄生态城镇带规划(2015-2030)》并提出,要将陕西沿黄地区总体定位为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要想富,先修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沿黄地区很多特色农产品“藏在深闺人未识”,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随着沿黄观光路的通畅,沿黄地区的县域、村镇和沿线群众的家门口,多了一条便捷的致富路。

  打造西安“1-3小时旅游圈”

  除了农产品,沿黄公路沿线的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

  韩城是史记之城,合阳是诗经之乡;华阴老腔源远流长,陕北信天游声名远播……不过,在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崔琰看来,目前在沿黄生态城镇带建设中,文化性与景观的协调性还相对较弱。

  “沿线各地市、县区在形象主题塑造、宣传方面没有统一规划与协调,规模化、主题化程度低,缺乏带动性强的龙头建设项目,旅游形象塑造手段单一,品牌宣传活动较少。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连接性、过渡性较差,‘沿黄’整体风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县区为单位的局部地方特色也不突出。”

  崔琰表示,沿黄公路线作为一条“景观路”、“富民路”, 应该做好、做强沿线地方特色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及配套设施水平。“选择一批小镇、乡村,吸纳当地农民加入,尽快完成已有重点城镇和拟建城镇的培育开发,打好文化和特色牌,大力发展沿线乡村旅游。”

  不断提升沿黄公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西安“1-3小时旅游圈”,让沿黄旅游带首先在省内形成气候。这是不少与会委员和专家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