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歌曲《小苹果》唱的,正如铜川人所发出的心声:经过30年的发展,苹果已成为铜川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基础最实、效益最高的产业,成了富民强市支柱产业。 

  铜川市农村大部分地处黄土高原,海拔1300米以上,土层深厚,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生长。从1984年开始,铜川市农村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开始广种苹果。经过几年的努力,铜川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以上,经过估算,当年铜川市晚熟苹果可产六七百万斤。 

  为解决苹果销路,当时在铜川市供销社所属市农副产品公司负责果品等购销工作的王希栋,向当时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汇报,建议召开挂果的各县、区和乡镇干部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搞好眼前的丰产丰收,要求铜川市供销社千方百计地开拓市场,把当年苹果卖出去。 

  “当时我们组织有关干部认真研究分析后,确定主要瞄准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拓市场。因为这些地方消费需求量大,且当地不产苹果,当时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就是‘千万斤苹果过大江’。”王希栋老人回忆,他把这件事向时任铜川市委书记支益民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正照做了汇报,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支持,两位领导还分别向时任杭州、南京市的有关领导写了信,为此事牵线搭桥。 

  于是,王希栋与同事们一起,分赴江南卖苹果。王希栋回忆说,在杭州,当地人对我们带去的黄元帅苹果非常认可,《杭州日报》还登载铜川苹果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的报道;南京方面还组织人员到铜川考察苹果质量;上海黄埔区也同意向他们发货。江南市场有望,我们心里一下就踏实了。 

  回到铜川以后,铜川市供销社专门调整加强了农副公司的领导班子,大家奔波在全市果园,夜以继日集中发运,让几百万斤红富士苹果流入江南市场。如今,铜川市确立“转方式、调结构,扩矮化、减乔化,提质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计划用5-10年时间,推广矮化苹果集约化栽培10万亩,实现传统乔化苹果向矮化苹果栽培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辉煌之后不走下坡路,产业接续不间断,继续延续着当地果业的发展。 

  来源:三秦都市报 本报记者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