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西安市正在对各教育培训机构实施严格监管和查处,一些问题培训机构已停止办学。但这并没有阻碍部分家长和学生课外补习的决心。“足不出户、课时便宜”的网课备受青睐,但通过手机、电脑学习,真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吗?

  1 “名师”说换就换学生无法维权

  西安东郊某重点中学高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他从高一开始就在金花路附近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补习数学和物理。今年3月初,这家培训机构因办学手续存在问题被教育局叫停。清明假期中,在表姐介绍下,他在一家在线教育平台进行了注册,准备赶快把数学补一补。经过在线了解,授课的是上海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每节课收费才12元钱,授课时间为20点30分至21点,他立即办理了12个课时的缴费手续。

  小李说:“4月5日晚第一次在线听课时,我发现平台上的学生达4000多人,听了不到10分钟,网络突然出现卡顿现象,等了5分钟才恢复正常。在随后的在线补习过程中,教育直播平台网络卡顿时有发生,一些学生也开始在QQ群里闲聊,可老师似乎不受任何干扰,一直在自顾自地讲课。当老师讲完课程内容进入问题解答环节时,距下课仅仅不到5分钟时间。4000多人的课堂,怎么与老师互动?”

  同样通过教育直播平台补课的高一学生小薛说,他注册缴费的一家教育直播平台起初承诺是一位男性“名师”授课,可听了两次课,突然换成了另外一名年轻女老师,对方不光语速特别快,普通话还很不标准,听起来十分费劲,甚至讲课还出现了概念性错误。直到剩余的课程上完,一直都是这位女老师。教育直播平台也没有人解释,拨打电话也没有人正面回答。“‘线上教育’的主体和授课者资质鱼龙混杂,既有教育领域内的名师,也有昙花一现的‘网红’,普通家长很难对其进行甄别。在网上购买课程无法与对方签订相关协议,也没有书面消费凭证,缴费后更是无法维权。”小薛的妈妈说。

  2 在线教育平台犹如“商业超市”

  按照小李和小薛同学反映的情况,记者打开6家在线教育平台的网页,各家页面分别显示着“满足教育机构网校全部功能需求”“1对1视频互动教学”300万人同时在线”“手机移动终端支持”“严格筛选全国2万多位优秀教师”等“口号”,部分平台还邀请影视演员代言。各家的门户网站里不同程度都设有“课程展示”“课程推荐”“名师展示”“课程购买”“新闻资讯”“视频/音频在线互动”“社区问答”等板块。一些平台同时还推出“超值预售2018年暑假课程,单科立减1700元,仅限500名……”广告,有的还展示出“家长”评价来强调口碑,眼前的景象,犹如走进了商品超市一样。

  记者注册并登录一家在线教育平台后,工作人员按照“报班”情况,随即将记者拉入一个200多人的QQ群里。记者点开“视频/音频在线互动”窗口,页面上顿时显示“师生互动”“经典影视”“流行音乐”等栏目,其中“经典影视”都是所谓的“精彩片段”,画面和语言“露骨”,显然“不适合青少年观赏”。

  在一名学生家长陈女士的推荐下,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名为“互动作业”的在线辅导APP。打开页面,热门必看栏目里有“纯情悸动”“撩妹狂魔”等字样,栏目上方还有男孩、女孩衣着暴露的画面。免费小说一栏,小说标题跃然眼前:“夫人乖乖,总裁只宠你”“总裁撞上小蛮妻”等。陈女士说,“别说打开小说了,光看书名就觉得‘少儿不宜’,部分书的内容涉嫌色情。”特别是“暴走漫画”的栏目,里面动漫人物穿着很暴露,明显带有挑逗意味,极不适合青少年阅读。陈女士说,“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习,原本是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可一些辅导平台的内容让家长怎么能放心孩子使用?明显存在监管缺失问题,这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 开个公司就搞起线上教育

  西安一家网络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付先生说,线下的教育培训机构多数需要向教育部门申请,而线上所推出的教育平台或辅导软件的注册主体绝大部分都是以信息公司的名义注册的。也就是说,线下培训资格在对教育资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线上涉及“教育”的准入门槛则要低得多。更多机构和创业者也把眼光投向了线上,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在线教育平台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隐藏在其背后的乱象也浮出水面,行业里出现的‘李鬼’比较多,部分在线教育机构和在线教师没有资格认证和质量认证,在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冒充教师进行授课,在线教育质量良莠不齐、教育方式单一、互动性有限、学习效果不理想、学员维权无门、收费和教学程序不合理等现象,都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付先生说,如果要从源头抓起,准入资质是第一道环节。

  4 从源头杜绝监管漏洞

  据了解,按照严格程序,成立在线教育机构需要经过工商部门和教育部门双重认证,才能取得办学资格。此外,在线教育属于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即ICP,还要申办《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要求是100万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监管部门涉及工信、教育、工商、文化等。

  “多部门监管一个行业,因人手不够,只能是‘捎带’着管,这样就会出现表面上看谁都有权管,实际上谁都不管或者管不好的现象。”业内人士曹先生说,由于真正的在线教育机构申办过程繁琐,致使许多“身板单薄”的信息公司逃避办理正规手续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监管也将成为“互联网+教育”必须采取的举措。只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在线教育机构注册、资质等问题。

  5 线上师资队伍犹如“雾里看花”

  教育部2015年就发布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那么在职教师在网上有偿授课是否违规?西安市某省级示范高中刘副校长说,“在职教师兼职在线教师是否违法,这要看教师的身份定位。如果教师是公职人员,就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从事第二职业。我国现有教师队伍法律属性不明确,公立中小学教师的属性是专业性和公务性兼而有之。现行政策文件对网络教育、网络有偿补课没有明确规范,跟不上网络教育日益发展的形势,导致执行过程中边界不好把握。首先要界定清楚什么是有偿补课,真正应该禁止的,是有些教师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该讲的不好好讲,让学生课后交钱补课。”在一家在线教育机构负责物理培训的郭老师说,“教学质量”决定了在线教育的发展前景。而实际上,线上师资队伍犹如“雾里看花”,“缺乏造血能力”的循环是这个行业潜藏的危机。

  6 购买网课要擦亮眼睛

  省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员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包括数字化商品在内的四种情况可不享受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定,但是,网课作为一种新型服务,应该针对某些特殊情况,比如由于不可抗力、因病或企业本身的技术问题等不能上课作出相应的退课退费规定,否则其规定就涉嫌霸王条款。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应该主动承担对于教师及课程的审核和管理责任,同时也需要承担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的责任。

  省消协建议,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课程要理性,应选择相对权威的网络平台,合理购置课程,避免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购买前,应通过多种渠道事先了解授课者背景资料,授课内容、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等。付款前,要掌握授课平台的联系电话、注册信息等,一旦发生问题方便联系。网络平台作为“线上教育”课程的提供者,理应公示授课人的背景资料和课程内容的真实信息,以便消费者选择。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作为课程销售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应公示必要的售后联系方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应主动承担相关责任。

  7 在线教育将被纳入《民促法》

  4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此次修订是以新《民促法》和“国务院三十条”为依据,以强化“支持”政策、加强“规范”管理为主线,对旧《实施条例》中的31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新增19项条文,删除8项条文,同时调整了章节结构,其中,在线教育被纳入规范体系。

  《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在线文化教育培训,需要向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办学许可。鼓励有质量的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定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在直辖市或设区市范围内设立分支机构的,可以不再审批,实行备案制。此外,国家鼓励行业自律,因此,可以研究制定相应培训质量标准的行业组织必将应运而生,逐步建立认证体系将成为趋势。

  本报记者赵丽莉

  (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