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月14日电 (张一辰 党田野)“每次买东西要么打车去超市,要么只能网上叫外卖,哪怕要买的只是一瓶可乐、一包薯条。”西安市民赵淼告诉记者,最近楼下新开的“无人便利店”,使这种尴尬局面就此终结。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物流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普及,以“无人超市”、“无人面馆”、“无人货架”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开始出现,因在消费过程中没有服务人员参与,也被称为“无人经济”。

  14日,记者在西安城南的一家“无人面馆”看到,这家占地约有二十平米的面馆内摆放着两台自助售面机,消费者可通过触摸屏下单。手机支付订单后,等待一分钟,即可吃到热气腾腾的面食。

  “我这还是第一次吃机器做的面,口味虽然比较单一,但胜在速度快、价格低。”在资深“吃货”杨帆看来,在“无人面馆”吃饭时的新鲜感大于口感。他直言,“无人面馆”要想在陕西这个“面食大省”站稳脚跟,食品细节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7年,阿里巴巴、苏宁、百度等国内知名企业均在“无人经济”领域“开疆拓土”,涵盖零售、餐饮、汽车等多个行业。大数据商业分析平台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无人零售市场(含贩卖机)交易规模保守估计接近200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2020年将突破650亿,三年复合增长率在50%左右。

  尽管“无人经济”具有便捷、高效等特点,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全程无交流的消费方式也令部分民众不习惯。

  西安退休职工邓永昌想不明白,小区门口的自助售菜机为何能引起这么多关注。“那就是个卖菜的机器,菜的种类还没有菜市场里的多,我用不习惯。”对于邓永昌而言,平时去菜市场买菜是一种生动的消费方式,通过与小贩讨价还价,他不仅能收获商品,更能得到互动的快意。

  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认为,“无人经济”不仅依赖较高技术支持,其发展也与客户的消费习惯息息相关。从消费体验上看,目前“无人经济”在技术和服务等方面还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无人经济”既能降低经营成本,又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发展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