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群谋在西安卖火柴30余年首席记者张晴悦摄

  赵群谋走街串巷卖火柴

  骑辆自行车,带个大纸箱,每天一大早,赵群谋就出门了。他的目的地是西安市的各大自由市场。

  箱子里装的是现在西安街头已经很难买到的火柴,这辆自行车已是他换的第9辆。30多年来,赵群谋靠卖火柴养活着一大家子人,每天的行程超过100公里。

  “卖洋火利润很薄,勤跑才能多赚钱,我跑得勤不勤,看我的自行车就知道,30年骑坏了8辆。”

  靠着卖火柴给家里盖房

  59岁的赵群谋习惯把火柴叫“洋火”。

  “我们这一辈人,打小都这么叫。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东西在几十年前也是洋玩意,小娃们拿去耍,被大人发现了要挨打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火柴的市场需求日渐萎缩,当年和他一起卖火柴的同行纷纷停业或转行,如今的赵群谋已是古城西安所剩不多的火柴流动商贩。

  “我从28岁就开始背着火柴箱沿街叫卖,至今已经过去了31年,说足迹遍布西安的大街小巷也不为过。”赵群谋是西安三兆村人,这些年,就凭着卖火柴,他在老家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日子也算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卖火柴卖的是情怀”

  赵群谋最喜欢出摊的地方是西仓集市。他说,西仓老主顾多,喜欢淘旧货的人也多,“洋火”卖起来容易。

  昨天一大早,他又去西仓出摊,车子刚一停稳,就围上来不少老主顾。“现在还从我这买洋火的多半是些中老年人,他们有的是因为恋旧,有的是用不惯打火机,觉得洋火用着更方便。也有些年轻人追求什么‘复古风’,要跟别人不一样,跑到我这来买,生意还可以。”赵群谋告诉记者,50根一盒的火柴从质量到包装,都和几十年前一样,就是售价从30年前的2分钱一盒涨到了现在的3毛钱一盒。

  “这东西不管啥年代都是最便宜的家什,卖不上价,但以前这可是家家户户都不可或缺的日用品,销量还可以。现在走大街上你看,没几个人再用洋火点烟了。打火机的出现,把洋火的市场都抢没了。”赵群谋有些感慨,“我卖了半辈子洋火,现在就算是卖个情怀吧。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现在没人卖洋火了,我这还有点市场,图个乐子吧。”

  文/图首席记者张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