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娟和老公很恩爱 本报记者李宗华摄

  “两间土房,门窗破败,刚下过雨的院子里一踩就是一脚泥。”郭娟娟至今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跟丈夫回家时的情景。

  这个家,还是丈夫前妻的家。家里还生活着他和前妻的两个儿子,以及前妻的老父亲。

  “当时好多人说,这个家又穷情况又复杂,你进了门不仅要当后妈,还要照顾前妻的爸爸,日子苦着呢,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嫁了。”

  那年,郭娟娟24岁。

  如今,15年过去了,家里的土房子翻新成了漂亮的二层小楼。她把丈夫前妻的父亲当成了自己的亲爸一样照顾,前妻生的两个儿子也已经相继长大成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村里人都说,郭娟娟给这个家带来了福气。她自己却说,我们有手有脚,日子好起来是必然的。

  “半路夫妻”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郭娟娟的家位于西安未央区汉城街道楼阁台村。

  多年的操劳,让39岁的她看上去已不再年轻。但说起这个家,她的眼里满是神采:“我们这个家,虽然是半道组合的,但感情却没有打折扣,我爸(前妻爸)把我当自己女儿看待,我们两口子从来没红过脸吵过架,老公和前妻的两个娃对我生的两个娃也很好,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幸福得很。”

  的确,这个9口人的大家庭,在楼阁台村被传为佳话,人人称道。

  刘军民本是这家的上门女婿,跟妻子生下两个儿子后,妻子因病离世,当时他外出打工,所有人都说,这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欠了一屁股债,这女婿一走就不可能再回来了。没想到,不久之后,刘军民不但回来了,还带回了一个贤惠能干的漂亮媳妇。

  这个媳妇,就是郭娟娟。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我前妻家里的情况的确复杂,在我入赘到她家之前,她的3个兄弟就全部因为肾病去世了,后来她又因为这个病走了,大家都认为我应该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可我岳父一辈子经历了那么多打击,实在太可怜,我不能丢下他。”昨日,刘军民向三秦都市报记者讲述自己的往事时,依旧唏嘘不已。

  不是我亲闺女,却像对亲爸一样对我

  那时,最让刘军民心里愧疚难安的,是郭娟娟。“当时她才24岁,我已经38了,比她大了14岁不说,家里还是个这情况,她跟谁也比跟我日子过得舒坦。”

  可郭娟娟却很坚定,“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咱们有手有脚,还年轻,只要努力,一定能把日子过到别人前头去。”

  婚后,两人一个凭手艺修车,一个在饭店打工,日子虽过得紧巴,倒也一天天在好转。

  这些变化,在女婿刘军民和儿媳妇郭娟娟照顾下安享晚年的张忍厚老人,最有感触。“有了娟娟,这个家才像个家。她对我好,每顿饭做熟了都端到我手里,我有个头疼脑热,她端茶送水的比谁都紧张。不是我的亲闺女,但对我像亲爸一样。两个孙子以前没妈,老是穿得脏兮兮的,娟娟来了后把他俩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今年还给俩娃都娶上了媳妇,要是没有她,我们这个家早都散了。”说到动情处,张忍厚老人老泪纵横,“都说我命苦,但我摊上这么好的女婿、媳妇,也知足了。”

  如今,老人住在家里最亮堂的堂屋里,一家人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最大的愿望是给妻子补个婚礼”

  “军民和娟娟真是不容易。”现在,楼阁台村的很多村民提起这个家,都会这样评价。

  刘军民觉得,这一切,都是妻子的功劳。“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年轻漂亮,现在被家里这些事操劳得又黑又瘦。跟了我,她吃的苦太多了。”2013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郭娟娟在村里找了一份保洁员的活。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起床去打扫卫生,6点多赶回家来做早饭,伺候一大家子吃完早饭后,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

  “我觉得两个人的感情很重要,我们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宽裕,但心里是甜的。”郭娟娟向记者讲述了她和刘军民相识、相恋的经过。“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红庙坡,他向我问路,我说我是来找工作的也不知道。谁知过了几个月又在范南村偶然遇到了,我在公交站等车,他在旁边店里修摩托车,招呼我喝口水凉快一下。后来我在范南村找到了一个在饭店打工的活,两个人离得近了,就慢慢走到一起了。”

  2002年两人结婚时,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戒指婚纱照什么都没有,领证后一家人回家做了顿饭吃,就开始过日子了。刘军民说,自己心里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补给妻子一个像样的婚礼。

  首席记者张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