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围绕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昆明池、大西安中央公园等重点生态项目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理念浸润到城市每个角落,“河长制”实现区内河流全覆盖,“大水大绿”的生态格局逐渐显现。

  昆明池 大西安最美会客厅
  10月1日,斗门水库一期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正式向市民开放。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

  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遵循历史文脉和山水格局,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而规划的“南北湖”形制,成为斗门水库最大特色。

  项目最终形成“一池、两湖、三带”的空间布局。南湖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库容2400万立方米。来自“引汉济渭”南干线的涓涓清流,几经调蓄,流入千家万户。北湖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库容2200万立方米。通过与沣河、太平河、汉溪湖、沣惠渠等水系连通,既可以防洪防汛,调蓄水资源,又可以与长安水系湖泊相连,织罗水网,恢复生态。完全建成后的斗门水库融合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规划库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项目在满足城市供水的基础上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 

  大西安中央公园 穹顶下的城市绿肺

  10月20日,亚洲最大城市中央公园项目——大西安中央公园建设启动。该项目总规划面积5000亩,包含中央公园核心区2600亩和城市绿廊2400亩,总投资27亿元。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城市中央公园。

  大西安中央公园项目以“织画成园丝路天下”为主题,将新丝路文化、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活交织在一起,将成为丝路文化交流新平台、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未来宜居生活实践区。

  大西安中央公园核心区北至尚文路,西至秦皇大道、南至天元路、东至同文路,将串联周边7个特色功能坊,形成“丝路绿心”景观结构,打造一个“公园城市”。 

  海绵城市 每一滴水都自由呼吸

  作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西咸新区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然迁徙,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助力西咸新区打造生态之城。

  沣西新城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核心区,通过实现建筑与小区对雨水应收尽收,道路与绿地自然收集功能,中央雨洪系统形成调蓄枢纽,构建由建筑地块、道路和绿地、中央雨洪系统组成的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

  截至目前,沣西新城海绵城市专项开工项目62个,累计完成海绵型小区与园区50余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35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约80万平方米,防洪治理类及水生态修复类项目约20公里,已构建起包含建筑小区、市政道路、景观绿地和中央雨洪调蓄系统在内的四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 

  植树增绿 让“大绿”浸润土地肌理
  2017年,西咸新区围绕“增量提质、系统提升、应栽尽栽、管养并重”,全力推进植树增绿。上半年已累计完成绿化投资11.02亿元,栽植各类乔木43.69万株,灌木146.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518万平方米。

  同时,新区启动了“美丽西咸·绿色田园”环境景观提升行动,实施“城市增绿·乡村添景”计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构建道路绿化、湿地景观、绿地公园、美丽村庄、花卉苗木“大绿化”格局;全年启动绕城高速西咸段林带、昆明池、康陵绿化、沣西中央绿廊、秦文明广场等134个绿化项目,计划新增8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推广楼顶绿化,垂直绿化,首批试点建设了西咸大厦、西部云谷、同德佳苑雨水花园、泾河产业孵化中心4个立体绿化项目,新增绿化近5000平方米;围绕“五路四桥”等主干路网、规划道路,按照“一路一景、见缝插绿”的要求,安排三年增绿项目266个,绿化总面积8万亩。 

  四级河长体系 给每一条河流立体呵护
  西咸新区为推进“河长制”工作,制定印发了《西咸新区落实河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新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河长制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咸新区河长制工作制度》《西咸新区基层河长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了新区-新城-镇办-村组(社区)四级河长体系,共落实河长366名,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68块,实现了区内所有河流“河长制”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治水的格局。(朱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