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文明园鸟瞰图。 秦汉新城管委会供图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张裕瑞那城堡酒庄。 本报记者 刘强摄

  本报见习记者 郭诗梦 记者 王睿

  站在长陵的顶端,遥望整个秦汉新城,遗址保护区的沉雄与新城建设的繁华相互交错、相映生辉。

  “打造秦汉新城的要义,是将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秦汉新城文物局局长张劲光,对秦汉新城的发展方向如是说。

  秦汉新城是西咸新区的几何中心,30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04平方公里是遗址保护区,古遗迹星罗棋布。境内交通的优势,众多的古遗址存在,让秦汉新城这块土地的发展注定和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全国最密集高等级遗址群在这里

  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一帝都”“东方金字塔之都”和“天然历史博物馆”。秦汉新城104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区内,考古出的文物点多达300余处,其中古遗址11处,古墓葬200余处。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汉的9座帝陵和秦咸阳宫遗址。

  西汉11位皇帝中,有9个皇帝葬于秦汉新城的五陵原上。其中,高祖与吕后的合葬陵长陵、汉惠帝刘盈与孝惠张皇后的合葬陵安陵、汉景帝刘启阳陵、汉武帝刘彻茂陵便在此处。据1957年文物普查显示,五陵原秦渭二区一代原面上有封土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多达800余座。

  秦汉新城不仅拥有丰富的汉朝古迹,更是秦都城的所在地。

  秦咸阳城一直是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遗址。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此处共发现各类遗址遗迹230余处,清理出战国秦墓128座,出土和采集文物5000多件。

  据统计,在秦汉新城内300余处古迹中,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4处,其中国家级有11处(1处为都城遗址、10处为陵墓),省级有6处(古遗址1处,陵墓5处),市区县级18处(古遗址2处,陵墓16处)。此外,还有两处国家4A级景区,多处古建筑和古石刻以及上万件馆藏瓷器、字画等珍贵文物。

  这样高密度、高历史价值的文物遗产,在全国范围都属罕见。这些丰富多彩的墓葬、多个朝代的文物,在秦汉新城这片土地上琳琅满目,犹如璀璨星河一般,跨越了千百年来的历史时空,是华夏民族文化遗产中难能可贵的财富。

  保留城市根脉,建设国家公园

  文化是秦汉新城的魂,也是这座新城建城的根脉。要留住这座城市的发展根脉,必须妥善保护秦汉新城中的文化遗产。

  秦汉新城总面积302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就有10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仅50平方公里。大量的遗址保护区给秦汉新城的开发建设增加了巨大的成本。

  谈及新城的建设用地,秦汉新城规划局局长林杰说:“比如,泾渭大道是秦汉新城内部主干道路,向北连接着泾河新城,向南通过横桥连接西安市区。这条道路的开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出行。然而这条南北向的道路不可避免地穿越了五陵原上东西向的狭长遗址带。道路两边的土地很多都不能用于开发建设,与其他非遗址保护区相比,就增加了土地开发成本。而在秦汉新城,类似这样处于遗址保护区的道路还有许多条。这是新城为保护遗址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上,既要保持历史风貌,也要结合城市发展;既要有生态,也得有经济效益,更要保护好文物。”

  建立国家公园,就是秦汉新城将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相结合的有益探索。正如张劲光所说:“秦汉新城是在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中改变发展模式。我们在探索中发现,国家公园这一模式,是秦汉新城改变城市发展和功能的有效途径。”

  据了解,今年全国公布9个国家公园,全都是自然类的国家公园,如三江源国家公园。张劲光认为,到目前为止,文化类的国家公园在全国还没有提及,但是秦汉新城拥有这样密集的大面积文化历史遗迹,完全有可能将这片土地发展成一个文化类的国家公园。秦汉新城规划局局长林杰也表示,若真正将其建设成国家公园模式,秦汉新城也将成为大西安的“中央公园”,成为大西安的绿肺。

  然而,在发展国家公园上,秦汉新城还要做更多的努力。张劲光在谈到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时表示,秦汉新城的历史遗迹,目前还存在现代人坟茔、水土流失等问题。面对一系列问题,秦汉新城决心把文物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三规合一,合理避让文物古迹遗址,进一步完善古遗址村落村民安置、古遗址周边配套等工作。

  怎样才能在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的矛盾中求得和谐相处,这也是未来秦汉新城在文物保护上的挑战和重大课题。而将其打造成文化类的国家公园,将是这一课题的重要突破口。

  创新都市农业,走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尽可能保持遗址区原有风貌,秦汉新城经过多方调研,并多次邀请权威机构来新城实地考察、反复论证,确定以现代都市农业的方式,对遗址区进行保护。

  秦汉鲜花港作为秦汉新城较为成熟的绿色产业之一,在都市农业的聚集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秦汉鲜花港占地2300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处于汉元帝刘奭的渭陵遗址保护区内。为此,秦汉新城在做好五星级店小二服务的同时,也对项目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

  鲜花港的负责人杨继说:“我们在遗址保护区内主要开展的是鲜花种植和旅游观光。按照管委会要求,把有土地下挖要求的智能联栋温室南移800米,离开建筑控制地带,以此对遗址区地形进行有效保护。”

  对于鲜花港的前景,负责人杨继颇有信心。在投资秦汉鲜花港之前,杨继在三原县已经建立了3万平方米的大棚,鲜花销售还是供不应求。此次秦汉鲜花港建设的16个智能联栋温室,是西北最大规模的智能联栋温室,可以为西北地区的鲜花提供货源。杨继说:“目前陕西本土的鲜花自给率仅为5%,剩下的大多靠昆明、广州空运而来。秦汉鲜花港建成之后,将提供大量的鲜花供应。不仅如此,建成后的鲜花港可以为当地提供近600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在形成生产-销售闭环外,鲜花港还将旅游观光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杨继说:“我们这里不打纯粹的旅游牌,有实在的商品和产业,在发展旅游上甚至可以免除门票。”

  农业产业的支撑,便利的交通,让秦汉新城在发展都市农业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15年6月,位于五陵原的西部芳香园就已经开园纳客。西部芳香园的副总王媛介绍说,目前园区种植了大量的观赏性花卉,吸引了众多游客。今年4月到6月期间,这里就有15万人次的客流量。这一数据,让他们对发展都市观光农业颇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