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航天员在舱外工作场面。新华社7月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航天员在舱外工作场面。新华社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获悉,位于陕西的多家航天企业为此次出舱任务提供了技术支持。

  舱外航天服所有橡胶件、天和机械臂传感器助力出舱活动

  此次航天员“飞天”的舱外航天服的所有橡胶件由位于陕西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研制并生产。

  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气压调节是关键,不能出现一丝漏气。航天四院为航天员舱外航天服量身定制了三类橡胶件产品,涉及肩、肘、臀、膝、踝、腕等多个活动关节,能够为航天员在太空超低温条件下灵活出舱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防护,既确保严丝合缝,又确保了航天服关节灵活自如。

  为确保航天员生活环境有氧状态,航天四院研制了吸附药盘,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执行舱外任务时,该药盘能吸收航天员在航天服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天和”核心舱外有一对大型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可以在太空实现类似人类手臂的运动能力,可在太空抓取物体,方便设备的对接、安装、变轨、分离等操作。航天四院自主研制的三款传感器产品,作为天和机械臂重要的传感测量元件,为这条“中国臂”提供了坚强保障。

  第三代中继终端帮助航天员和地面“打视频电话”

  出舱后,航天员将面临太空严峻的空间环境考验,容不得半点差错。因此,进行出舱活动时与地面建立高速及时的测控通信尤为重要。那么,地面测控通信是如何全程支持保障出舱活动的呢?

  要确保航天员与地面测控通信的实时畅通,就必须依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它通过与中继卫星天链一号和天链二号建立中继链路,实现中继通信。这就好比在太空中搭建了地面与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与航天员之间的“天路”。这对于保证地面与航天员的持续通信发挥着重要作用。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中继终端采用了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在保证传输信号质量的同时,方便航天员维修更换。为了保障中继终端的高可靠性,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前,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研制人员已经在地面的真空试验环境对中继终端关键部件做了为期一年的加速寿命实验,模拟在轨长期运行状态,充分保证中继终端在轨使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