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毗邻高原到风卷黄沙,资源富饶的榆林一如铮铮的陕西汉子,骨子里充满着一股向前奔的韧劲。也正是因为如此,也让榆林把握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与华为一同开启一场双向奔赴。

  华为确实是距离榆林最短的企业。是因为华为正在将专家请入“坑口实验室”,一步步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引入智能矿山。这使华为变得越来越懂行,而懂行的华为也越来越容易与榆林形成思想上的共识,并产生创新上的共振。

  “榆”见新机

  榆林是一座成长型的资源型城市,是国家“西煤东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2020年,榆林市原煤产量5.17亿吨、原油产量1048万吨、天然气产量210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2%、5.3%和10.9%。

  担负新时代赋予历史责任的榆林更是任重道远。10月13日,“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开幕,大会同期还举办了“懂行中国行2021·华为榆林碳中和能源峰会”。两场活动的呼应举办,勾勒出榆林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以及数字经济的未来。

  智能时代的生产力是算力,生产关系则是依托于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生产工具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是清晰了此三者的关系,榆林能源产业与华为形成了共识,开始了从传统矿山到智能矿山的变革。

  共振与共识

  2020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正式提出“懂行”理念。作为此理念的延伸,华为已逐渐与行业用户形成共振和共识。其中,共振的前提是共识,只有思想上的共识,才能形成行动的共振、创新中的共振。

  大而言之,“双碳战略”以及能源数字化转型都是产业共识;具而言之,少人则安、减员提效、穿西装去挖煤也是产业共识;微而言之,统一设备接口、统一数据标准、构建智能矿山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共识。

  正是基于上述共识,华为开始寻求与能源行业的共振。其实,简单的“技术+场景”形成不了共振,只有将技术融入场景,以数字技术驱动应用场景创新,并成为懂行人,才能形成行业共振。

  2020年,“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华为-榆林ICT学院”陆续落地运营。这为榆林产业数字化,打造能源“榆林指数”提供了支撑,也为榆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

  今年,懂行的共振效应更为明显。华为与榆林的小保当煤矿、红柳林煤矿、巴拉素煤矿等能源企业,在智能矿山等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例如,在本次峰会期间,华为联合红柳林煤矿共同发布“矿山智能作业管理系统-皮带运输场景”。

  该系统以5G网络和人员定位为基础,利用智慧指挥屏和执法仪为载体,实现综采、连掘、机电、运输、通防区、选运队等生产队的作业管理。同时,人员评价在线化,检修、生产、巡检等作业场景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智能煤矿底座是共识

  华为在智能矿山领域的整体战略特别清晰。智能矿山建设本质是工业体系架构的变革,唯有建设统一架构的工业互联网,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正是基于此思路,华为提出五层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其从下至上依次为:智能终端和装备层、工业承载网络层、数据治理、工业软件层、新型应用体系。

  其中,智能终端和装备层是重点,也是难点。智能煤矿中有成千上万的传感器,更有数以百类的机电设备。但这些终端和装备缺少行业标准,设备接口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更难形成统一的技术架构和应用舞台。举例说明,一台国产采煤机,就需同时使用3种操作系统、3种通讯协议、161种芯片。

  基于此,构建煤矿智能化的底座,就成为行业共识。9月14日,华为联合国家能源集团、以及神东集团推出了矿鸿操作系统。其可以理解为智能矿山不同设备之间、不同应用之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万能语言”。

  正因为矿鸿操作系统的落地,“超级智能终端”已出现在智能矿山,各设备之间说上了“普通话”,各业务之间也开始以“规范字”交流。此更解决了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统一设备接口、统一数据标准、智能协作与自主可控等一系列问题。

  “有技术+懂行业”缺一不可

  矿鸿操作系统就是基于懂行的共识与共振。但不仅于此,在“智能终端和装备层”之上,即是负责数据传输的“工业承载网络层”,也被称为“新一代工业承载网”。这其中既包括IPC、PLC等工业网络,也包括5G、F5G、Wi-Fi 6等新型工业网络。

  “新一代工业承载网”也很具懂行特征。其具有超低时延、高精度时钟同步、稳定可靠等特点,这简直是为智能矿山而生。超低时延使远距离工控成为可能,进一步落地实现了矿山“少人则安”的愿景;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则为智能化应用创新奠定了基础,因为大数据和AI都必须调用同一时间的日志,才可能形成有效的模型,否则一切结论都会建立在错误的起点上。

  在此过程中,华为的价值在于技术创新,也在于将正确的解决方案应用到正确的应用场景中。首先,并不是所有科技企业,都能得心应手的应用5G、F5G、Wi-Fi 6的方案组合;其次,也并不是所有科技企业,都能理解智能矿山中数以千计的应用场景。

  但华为做到了“有技术+懂行业”缺一不可的要求。5G是巡检机器人等移动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流量特别大的固定设备可采用F5G方案;对时延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Wi-Fi 6解决方案则完全可以担当。

  华为临其境

  华为正在将技术专家、交付专家、服务专家推向前台,将算法专家、产品专家请进“坑口实验室”,这既使各类ICT专家身临其境感受应用场景,也大幅度缩短了解决方案迭代周期。

  同时,华为又联合用户推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的创新模式,推进了“科技+场景”的有效融合。这更将帮助其快速优化从数字能源、IP工业网到工业互联网的完整智能矿山解决方案。当然,也因如此,华为正在与智能矿山,形成共振和共识,成为距离榆林最短的那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