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以前

  由于陆路不畅

  山里人放排

  是为了生活

  即借助水流运送山里的木材

  养育家人

  如今,随着交通的发展,放排汉的生活已成为一种久远的记忆,但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人们。一个偶然的机会,商洛作家薛红卫就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首歌曲《秦岭放排汉》。

《秦岭放排汉》作者/薛红卫《秦岭放排汉》作者/薛红卫

  薛红卫是土生土长的商州人,现在商州区国税局工作。系商洛市作协、商洛诗歌学会会员。

  薛红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坚持写诗歌,看到参加陕南民歌大赛进入决赛的选手有商洛籍的,但是唱的都是别的地方的歌曲时,他想,商洛的文化底蕴很深厚,但一直没有一首具有家乡代表性的歌曲,所以他决心创作,在一次登山途中,遇到了一个朋友,聊天中朋友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放排的经历,他便有了灵感,回来写下了这首歌。

  山里娃家里要娶媳妇儿,盖房要木料,冬天的时候,进山里就让老人给烙一个黑馍,腰里别根绳子,弄一个镰去砍点儿木头,冬天木头沉出不来,晒干到第二年下雨,发洪水的时候,就把这些木头全部缠上,就站到这木头上放出来,他说这叫放排汉,我突然一想这个画面,放排汉这三个字马上在我脑子里都就立起来了,我说放排汉好,我就写一首放排汉的歌。

薛红卫薛红卫

  创作完成后,他决定用沙画的形式展现这首歌曲,MV中,放排汉顺流放排,迎娶心爱的姑娘,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身就是山里人,就有山里人的基因,一直热爱大山,一直想为咱们商洛山写一首歌词,写成以后,我就希望传承一个热爱生活,不怕困难,传递这种正能量。

  历史背景

  放排,又称放筏。彼时,荆紫关人溯丹江而上,到上游林区买得竹木,运至江边打捆,两头先以数根木杠夹住,再用野生葛藤牢牢绑紧,即成了一张小筏,再将三个筏子相连成大排,排首排尾用木棍各搭一个三脚架,架上拴根长长的杉篙,篙下端入水部分钉一块长约两米有余、数十公分宽的木板,类似于大船上的木舵,名为“棹”,一个完整的排筏就搭造完毕。这样的竹木排筏,大的可重达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