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目标,营造全民参与、全社会防控大气污染的良好氛围,在生态环境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2019年12月启动“陕西省公众监督和环境宣教人员培训项目”以来,围绕项目强化陕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公众参与监督,加深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促进构建全民共治共享大气污染环境治理格局的目标,通过开展意识提升及“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培训、生态环境科普宣传与大气环境污染监督,全面发动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促进环境突出问题解决。

  推动公众参与,全面开展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工作

  根据陕西省汾渭平原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分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确定了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为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开展工作的试点城市,通过层层选拔,首批24名来自各行业的公众通过考核受聘为“陕西省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他们之中不仅有热心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媒体记者、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有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大咖,这样特色鲜明的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队伍立足自身岗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投入大气污染监督和生态环境宣传一线积极履职。

  “我们咸阳市几位监督员自受聘以来,累计发现各类环境污染问题189个,制作了污染问题专项视频曝光材料,不仅有效遏制了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也为咸阳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能量。”曾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称号,致力于咸阳市环保志愿工作的咸阳市生态环保协会会长王西平在汇报项目工作时说到,“对我们来说,志愿者的培养也是我们参与公众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团队每多一个志愿者,环境保护就多了一张传播的口、多了一双行动的手。环境污染问题公众全民参与监督是部、省生态环境部门长期倡导的一项工作,我们在环境问题方面开展第三方监督正是落实此项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来自渭南市的陕西省优秀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退休职工虎周强在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对环保事业很关注,如今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他依然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他表示,在今年开展监督员工作以来,着重抓住夏季臭氧污染和秋冬季秸秆焚烧等涉气环境污染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大气环境监督活动,并及时将发现的垃圾焚烧、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等问题反馈给渭南市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与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努力拓宽公众监督举报渠道,助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为了进一步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和环境治理积极性,省生态环境厅组建了以邮政投递人员为主的“美丽三秦 全民行动——全民盯防邮路志愿者服务队”,聘请投递人员担任环境“监督员”,将生态环境知识通过邮政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并对邮政投递覆盖区域开展全方位环境监督。

  开展环境宣教 构建保护生态环境的广泛统一战线

  在动员大气污染监督员开展环境监督的同时,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宣传和普及。2019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共同编制的《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公众参与指南(陕西版)》正式发布。《指南》通过生动活泼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大气污染与健康防护知识、公众参与大气污染监督的内容、举报大气污染的渠道等,《指南》成为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宣教人员以及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开展生态环境宣传和环境监督的重要推广资料。

  “通过陕西省公众监督和环境宣教人员培训项目的实施,培养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队伍,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创新了亮点颇多的环境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主题新媒体产品进一步创新了宣传方式,营造了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油助力的良好氛围。”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杨凌示范区督察局局长、项目评审专家代表冯永强在进行项目工作点评时指出,“项目工作未来还要培养打造分门别类的专业环境监督员队伍,要做好新时期生态环境宣教产品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

  专职从事环保公益事业,获选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的西安青益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张昕此次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大气污染公众监督员,对于他而言更是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带领青年环保志愿者一起行动,开展大气环境监督公众意识提升活动,起到了生态环保宣言书、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张昕在交流介绍时说到,“这些年参与生态环境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愈发感受到更多人愿意在生活中去践行环保,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精力可以做一些环保工作,做一天环保志愿者。”

  “陕西省公众监督和环境宣教人员培训项目”历时一年有余,开展了各类生态环境科普宣讲活动20余次,总计参加人员达2000余人,提升了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激发了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在推动公众参与陕西省蓝天保卫战实施行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成果和经验具有可推广、可复制性,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的高度肯定。

  未来项目将着重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环境宣教人员传播能力和水平,增强公众对于大气环境政策、措施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促进大气污染全民共治,构建生态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广泛统一战线,共同营造共享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为实现2030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